杜甫以深沉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家国情怀闻名诗史。杜甫的爱国并非空口白话,从他的一生中足以见其端倪。历史上凡是伟大的诗人,无不以其生命来书写诗篇,杜甫也是一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杜甫的人格魅力就在于尽管自我饥寒交迫,却依然心怀苍生黎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尽管在政治上失意落魄无有建树,杜甫诗歌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之心却是无可辩驳的。
然而在杜诗中,也依稀有归隐语。无论是因为时局动荡乱世将至,无法力挽狂澜的无力,还是为国效力的初心饱受煎熬,履行职责却屡遭碰壁的遭遇,都让杜甫的政治热情有所消磨,甚至产生了归隐田园隐居乡里的想法,这在杜诗中并不罕见。唐诗里面有仕和隐的情意,有时候表面上说的是仕,可里面隐藏着隐的意思;同样,有时表面上说我要隐,其实正是因为他要出仕,却不能顺利实现他的理想。天宝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在《醉时歌》中,写下“……先生旱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此处杜甫欲效仿前人,采菊东篱。孔子身为至圣尚且与盗跖同归于尘,何况我等贫贱之士呢?对比之前“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气概轩扬,此时的杜甫在昔盛今衰的对比之下,诗句中隐隐所透露的都是对时事政局和自身命运的迷茫痛惜。然而文人酒醉自轻之语并不可信,:仇注:“……非真谓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谓孔跖齐观。“杜甫表面上说自己不欲入仕,然而真正隐藏在骨子里的,是不能实现理想的悲哀。这种借归隐来表达政治不得志,无法实现抱负的酒后醉言在杜甫诗中随处可见。同年,杜甫在《官定后戏赠》中写下:“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作者扼腕叹息。现实中政途失意的悲慨传递到诗歌中,看似是对于归隐的向往,实际上亦是落魄文人不得志的自轻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