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的领导管理层首先要转变育人理念,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根源上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其次,要由学校党委领导干部牵头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对课程思政进行创新性地认知分析,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切实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与落实。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对主要建设内容、各部门工作任务与要求、整体规划与进度安排等进行详细阐述,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价值引领贯穿到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选拔培训、评优奖励、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根据自身建设计划,统筹各类资源,落实好专项经费的设置,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与支持力度。
2.引领价值理念,助力思政技能,全面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的根本是要看到课程“背后”的人,只有教师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领。高等医学院校首先要通过文件、讲座、校园文化宣传等途径,引领价值理念,激发内在动力,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思政具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对自身角色进行再定位,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新要求,努力成为有价值辨识、有知识素养、有丰盈情感的高校老师。
育人教学效果是课程思政的最终落脚点,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力军,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人文底蕴、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所教课程育人资源的挖掘能力等,将对其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虽有主动进行课程思政的意识,但课程思政执教能力不足,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关注社会事件,深耕经典著作、学术研究,从医学专业视角解读背后思想,提升课堂教学的底气与深度。同时,高等医学院校要通过积极举办研讨交流会,了解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困惑;通过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邀请专家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系列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立足自身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所授课程蕴含的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德育要素,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9];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评选师德标兵、培育示范课堂等方式,以点带面,有效辐射,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能力,使之成为在课程教学中展现“大视野”、建立“大课堂”、涵养“大人格”,最终实现“大价值”的好老师。